雨势一小,她就忍不住动了动腰,想从他怀里出来。

    “皇兄,雨小了,我想先回阳淮殿。”

    谢临珩没松手。

    大掌扣着她腰身。

    “这么急?一刻都不愿意多待?”

    虞听晚咬了咬下唇,声音略低。

    “是身子不太舒服,想早些回去休息。”

    谢临珩没再强留她。

    松开手让她起身。

    “我让人送你回去。”

    虞听晚没拒绝,点了点头,快速出了偏殿。

    天空中仍旧下着细细密密的小雨,打在地面上,洇出微澜的水花。

    侍女从旁边撑伞过来。

    将伞面高举过虞听晚头顶。

    “公主,地面湿滑,仔细别摔了。”

    虞听晚“嗯”了声。

    提着裙摆,下了台阶。

    等虞听晚回到阳淮殿时,衣裙已经半湿。

    若锦早就备好了新的衣裙,撑伞等在殿门口,翘首以望。

    在看到虞听晚身影时,她立刻上前,将自己手中的伞撑在了虞听晚上方。

    “公主,怎么回来这么晚?”

    虞听晚脚步没停,“刚才雨太大,在偏殿避了会儿雨。”

    进了阳淮殿,若锦将伞递给门口的侍从。

    快步拿了衣裙让虞听晚换上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今日可有再说什么?”

    “和以前差不多。”虞听晚说,“后天陛下重新执政,我打算,尽快求陛下赐婚出宫。”

    若锦点头,“这样也好,省的夜长梦多。”

    第46章 你方才说,心悦谁?(简介下)

    接下来的两天,为了避免在最后关头出现意外,虞听晚一直称病待在阳淮殿,不和谢临珩见面。

    直到第三天,

    谢绥召见了宋今砚几人。

    这边宋今砚三人刚进宫,另一边谢清月就急匆匆地跑去了中宫。

    正在品茶的皇后见她火急火燎的,不由蹙眉。

    “急急忙忙的,成什么样子?哪有一点公主的仪态?”

    谢清月没管她的训斥,走过去,轻扯住皇后的衣袖,央求道:

    “母后,儿臣想求您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皇后看她一眼,端起茶盏。

    “说吧。”

    谢清月迟疑一下,说:“儿臣心仪宋今砚,母后,您能不能和父皇说说,为儿臣赐婚?”

    “宋今砚?”皇后“砰”的一下将茶盏拍在桌上,由于动作幅度太大,茶水都漾出来不少。

    睨着谢清月的眼神中,带着明显不悦。

    “宋今砚之前是宁舒的未婚夫,你身为本宫的亲生女儿,连选夫婿,都挑她宁舒剩下的?”

    谢清月脸色白了两分。

    “不是的,母后。和虞听晚没有关系,是儿臣喜欢宋今砚,只想嫁他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想都不要想!”她拍案而起。

    脸色冰冷,“宋今砚是前朝宋太傅的嫡子,他的出身,在前朝是炙手可热,但在当今,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以后难以被重用。”

    “清月,你最好死了这条心,你的夫婿,母后会亲自为你挑选。”

    谢清月咬着牙,明显不愿。

    转身跑出了中宫。

    站在宫道上,她冷眼看着来来往往的太监,片刻后,冷声问随身侍女:

    “宋今砚他们到辉栾殿了吗?”

    侍女低头回:“按这个时辰,宋大人他们应该已经到了。”

    谢清月回头看了眼中宫。

    眼底闪过一个决定。

    她甩了甩衣袖,往辉栾殿走去。

    身旁的侍女正想跟上,却听到她说:

    “不用跟着,本公主一人前去。”

    一刻钟后。

    谢清月来到辉栾殿。

    正准备进去,余光中瞥见一个意料之外的身影往这边走来。

    她停下脚步。

    扭头看过去,脸色并不是很好看。

    刚要开口,却见虞听晚直接无视了她,走到台阶前,对殿外的王福说:

    “劳公公前去禀报,问问宁舒能否进殿?”

    王福连忙应下,进去前,又看向谢清月,一道询问:

    “固安公主可要一起入殿?”

    谢清月一记冷眼扫过去,语气不耐:“这不是废话?还不赶紧滚去禀报。”

    谢清月生性娇纵又跋扈,对自己宫中的宫女动辄打骂,对于王福这个首领太监,也没什么好脸色。

    在她心里,整个天下都是他们谢家的。

    宫里这些阉人,只是最低等的奴才,她身为主子,自是不必对他们和颜悦色。

    王福低头应下,又对着虞听晚点了点头,才进大殿通报。

    没多久,他再次出来。

    对着虞听晚和谢清月说:

    “二位公主,陛下让你们进去。”

    谢清月眼都没斜,快速踏上台阶进了大殿。

    虞听晚落后一步,对王福道谢:“多谢公公。”

    王福感念她给他的尊严,也知道宁舒这个前朝公主在如今皇宫的不易,于是小声提示:

    “这会儿陛下龙颜甚悦,公主放宽心便是。”

    虞听晚微微点头,“谢公公。”

    正如王福所说,谢绥今日心情很好,大殿上的气氛甚是轻松。

    虞听晚余光扫过去,发现除了大殿前面站着的宋今砚三人,两侧还站着几位大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