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

作品:《我夫郎是个作精[穿书]

    许知昼带了碎银和铜子,他们一家三口打算逛一逛夜市,吃点小吃。

    陶陶被宋长叙抱着走,只能看不能吃。

    宋长叙被许知昼喂了羊肉串,陶陶本来是趴在宋长叙的肩膀上,他扭着身子过来看着他,嘴巴不自觉的咀嚼。

    “傻儿子,你现在还吃不成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手里拿的全是小吃,他一路吃的爽快,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吃东西,出门。

    他们出门逛夜市正巧还撞上了沈良和刘融。

    沈扬牵着刘融的手,蹦蹦跳跳的。

    “阿爹,我想吃糖葫芦。”

    沈良听见这话微微一笑上前给儿子买了一串,“慢点吃,吃完记得要用牙粉刷牙。”

    沈扬点点头。

    沈良一转身就看见宋长叙喊了一声。

    沈扬好奇的看陶陶,陶陶对着他努了努嘴。

    “扬儿,这是你万宜弟弟,小名叫陶陶。”

    陶陶:“吖——”

    沈扬:“他长的好可爱,他是哥儿么?”

    许知昼闻言笑起来,“他跟你一样都是男子。”

    沈扬眼中更亮了,家里还未给他请启蒙先生,但父亲言传身教下,他知道男子跟哥儿不同,尽管外表相似,但待哥儿要脾气好一点,同为男儿就能随便糙。

    沈扬现在心里给陶陶一个定位,“弟弟太小了,不能陪我玩。”

    刘融难得见他这么苦恼的表情,说道:“小孩子很快就长大了,以后就能陪你玩。”

    两家说了一阵话就分开,许知昼瞧见有烟花,看见天上好多,“今天是什么日子,放什么烟花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抱着孩子在他旁边,“估计是为了会试重新开考吧。”

    一晃眼,会试开考,录取了三百名贡士,冯信鸥亦然在其中,到了殿试他被录取为三甲进士。

    科举舞弊的风波过去,刘忘生向平景帝推荐了简息,简息如愿成了礼部尚书。

    宋长叙的老上官宗政郎中政绩够了,迁为正三品吏部侍郎。

    宋长叙在翰林院批阅折子,他不禁吐槽,“怎么回事,我老上官们都升官了,宗政郎中直接跨了四个等级。”

    只能熬着。

    宋长叙下值后就令人去客栈寻冯信鸥,邀他来家里吃饭。

    冯信鸥来了,许知昼特意让他们在家里吃饭,他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起去酒楼吃饭。

    宋长叙: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们一定有话要说,我们在这里也不方便,你们有话就慢慢说,冯公子今晚可以睡在客房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:“多谢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好久没有看见这么多的菜色了,他一个人吃饭比较简单,带的银子也花的差不多了,他要节省一些。

    宋长叙给冯信鸥倒酒,“冯兄,这是我亲自酿的酒,你尝尝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:“是美酒,有些淡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吃了一阵,宋长叙说道:“我曾在吏部上值,冯兄要想做官,只能分到偏远的县城。若是我的话,我更愿意分到偏远的县城,因为有政绩可做。我的曾经的上官宗政郎中,如今的吏部侍郎就是从地方提上来的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笑道:“我明白宋兄的意思,我能做个县令已经很满足了,把琢儿和孩子接过来,我们一起就有一个家。县令我已经觉得很威风了。”

    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,冯信鸥喝了一杯酒,“曾经我只是一个穷小子,考中秀才后,我就从村里到了镇上做私塾先生,跟琢儿一起买房生子。我不怕宋兄笑话,琢儿嫁给我的时候,岳父岳母并不同意,他们认为我没有出息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能理解,但就是不甘心。考中秀才后岳父岳母就待我好,我在镇上的日子过的不错,最后到了京城,经过这一遭后,我能在县里做县令于我而言很好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明白冯信鸥的心思,“那我就祝冯兄一路顺风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点头,起身拱手道:“我还未正式谢过宋兄,这段日子在京城多亏宋兄照顾我,不然我不知道怎么办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忙不迭扶起冯信鸥,“冯兄何必如此,我们是好友,能帮上你的忙,我就很高兴了。”

    冯信鸥并非不知人情世故,他不知道宋长叙待他如此真诚。

    等吃了酒,冯信鸥还是回到客栈。许知昼带着全家大吃一顿,回来后宋长叙缩在被褥里正在看书,橘色的光打在他身上,衬的他更温润。

    许知昼坐过去,“怎么这么快就上床了,冯公子呢?”

    宋长叙抬头拉着他的手,“冯兄已经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应了一声,宋长叙亲了一下他的脸颊,“听了冯兄的话,突然想到我们已经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了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眉眼弯弯,“我也觉得很好啊,这些多亏了相公和我。”

    “爹娘身体健康,我们有钱有点权,还有孩子在,我们还年轻,相公俊美又学识渊博,这简直就是我梦里的日子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小许:真的很好很好啦[哈哈大笑]

    小宋:很好很好啦[哈哈大笑]

    第113章 后宫之争

    新的进士入了翰林院,还有一部分进士去了庶常馆,另外也有进士被分到了地方做官,冯信鸥就是其中一个。

    他拾掇东西离开京城时,宋长叙和许知昼送他一程。

    冯信鸥拱手:“宋兄,知昼,你们不必再送了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看着冯信鸥坐上马车离开,他说道:“冯公子在这里没有待多久就离开了,我也没有见到江琢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面。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许知昼难得有几分惆怅。

    他跟相公一路到京城,结识了不少人,年少时认识的朋友,还有在科举时认识的友人,如今已是天南海北各自一方。

    宋长叙拍了拍他的后背,“我们会一直在一起,若是你想回去看看,也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点点头,“现在陶陶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,我还是留在这里,等你一块回去。不然我一个人回去,一个人在马车上好无聊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笑了笑,他伸出手碰了一下许知昼的手,两个人一块回去。

    “相公,明天我喊布铺的裁缝上门给我们各自做一身新衣裳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:“好,我的尺寸应该没有变化。”

    他有些自信,毕竟他最近都没有放松自己。

    裁缝来量身形时,宋长叙果真没有胖,反而还瘦了一点。

    裁缝常年给旁人做衣裳,官场上的达官贵人除了武将外,很少有文人注重自己的身材。有些年轻的小郎君爱面子,爱俏,比较注重自己的容貌,等混成老油条后就变得很敷衍了。

    许知昼自信的量尺寸,裁缝心想果真是一对神仙眷侣,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。

    徐澄蹦蹦跳跳的伸出双手,裁缝量了量,徐澄问了长度。

    “阿爹,我又长高了!”徐澄高兴的说。

    宋明言的身形未变,宋业跟梁素一并来量后,裁缝记下尺寸,把布匹带过来。

    “贵人们挑一挑料子,这几个料子是我们铺子里新染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许知昼一马当先来看料子,宋长叙慢吞吞的走过来。

    裁缝突然想到一件事,“宋夫郎,您给小公子做一身衣裳么?”

    许知昼正在挑选料子,听见裁缝的话,他神色一愣,“差点把儿子忘记了,要给他做一身喜庆的衣裳。”

    奶娘抱着陶陶过来,裁缝给陶陶量了尺寸,许知昼给他选了一件大红色的料子看着喜庆。

    他给自己选了一件紫色的,给宋长叙选了一件浅紫的。

    宋长叙对这些事不上心,许知昼给他选什么他就穿什么,偏偏他是衣架子,穿什么都好看。

    梁素拿着料子摸了摸,她到了京城后,从村里带来的衣服都没怎么穿了,许知昼每个季节都会带他们去布铺看看新衣裳。

    像是今天把裁缝叫到家里量尺寸做衣服也不是第一次。

    宋业被量了尺寸乐呵呵的。自打在郊外买了庄子,要不是家里还有两个孙子在,他恨不得就住在庄子上。

    选好布料,裁缝记下后,许知昼又说道:“你再去一趟郊外的制糖坊,给他们的尺寸量一下做一身棉衣。”

    裁缝一听是大买卖,他面上惊喜忙不迭应了一声,“宋夫郎放心,我一定把事情办妥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量了尺寸,他逗了逗孩子,宋业拉着宋长叙到另一边。

    宋业说道:“澄哥儿如今已十岁了,你大哥二十八了,你看看能不能给明言找门亲事。”

    宋长叙倒是理解宋业,好歹他没有当着宋明言的面说这些,反而来找他。说实话在村里的宋家父母能让宋明言跟澄哥儿在家住那么长时间,什么都没说已是稀罕。

    他说道:“爹是担心大哥以后孤独么?”

    宋业:“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我怕以后我跟你娘走后,没有人看着明言,澄哥儿成家后,他一个人要是出什么事怎么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