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山月 第138节

作品:《惊山月

    老夫人被这话噎得难受,偏偏无法反驳。

    “你也别觉得四丫头的祸事是因为我围着方相转才招来的。那颜郎中可没围着方相转,相府不也想让他女儿冲喜么。”永清伯背着手,长叹一声,“这都是命。谁让咱们伯府和颜家摊上了呢,要是别人家姑娘合适,你当那些人家敢拒绝?”

    “不是命……”老夫人喃喃,眼神痛恨,“是奸佞一手遮天,祸害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你是疯了!”永清伯听得心惊肉跳,甩袖走了。

    春草随着苏嬷嬷来到相府,见到了秋蘅。

    “六姑娘,这是老夫人命婢子给你送来的。”

    收到春草使的眼色,秋蘅对苏嬷嬷道:“祖母担心,我和她的婢女单独说几句。”

    “秋六姑娘自便。”苏嬷嬷走远了些。

    春草暗暗吃惊。

    六姑娘竟直接这么说,而这位眼高于顶的苏嬷嬷居然挺给六姑娘面子。

    “老夫人很担心六姑娘,怕相府强迫你住下……”

    秋蘅低声道:“春草姐姐,你回去对祖母说,我心中有数,不会吃亏的。”

    春草点点头,回去后把秋蘅的话转述给老夫人。

    老夫人紧锁眉头:“说得轻巧,她一个小姑娘孤身在相府,真遇到什么事还不是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”

    “婢子瞧着,那位苏嬷嬷对六姑娘还挺客气,您不要太担心了。”

    老夫人完全理不出头绪,轻声道:“难道就是为了让相府不报复伯府,孤身登门去讨好相府大太太?胆大包天的丫头……”

    老夫人为秋蘅担忧时,胡四把新动静报给薛寒。

    “大人,秋六姑娘一早去了相府,再没出来。”

    薛寒听了看一眼天色,面色微沉。

    阿蘅又去相府了?她究竟在图谋什么?

    “继续让人盯着相府,阿蘅不出来,夜里也不要撤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牵扯到相府,胡四也没了嬉笑的心思。

    前些日子大人还发话说夜里不必盯着永清伯府了,这又开始盯相府了。

    看来红豆糕有秘密啊。

    还好还好,这说明他家大人不是登徒子,而是职责所在——

    等等!他们皇城司的职责不是抓细作么——正往外走的胡四猛然转头去看薛寒。

    大人怀疑红豆糕是细作?

    大人有这种怀疑还喜欢红豆糕,而不是把人抓起来?

    胡四抬手捂脸,一副天塌了的表情:完了,大人这是中了美人计,色令智昏!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薛寒问。

    胡四忙收好表情:“没事,卑职这就去安排。”

    不能让大人发现他知道太多了!

    走出门,胡四暗暗下了决心:以后再也不吃红豆糕送的点心了,省得吃人嘴软,将来不好动手。

    薛寒琢磨片刻,出了皇城司直奔永清伯府。

    “皇城使薛寒求见?”听到下人禀报,老夫人吃了一惊,忙去了前边待客厅。

    “老夫人。”薛寒起身拱手。

    “不知薛大人有何事?”老夫人请薛寒坐了,客气问。

    自从向薛寒求助而使秋蘅避开了给方三公子做妾,老夫人看薛寒就处处都好,唯有一个缺点:迟迟不来伯府提亲。

    嗯?这孩子今日登门莫非就是为此——老夫人心中一喜,很快恢复理智。

    不能,哪有自己跑来提亲的,不合规矩。

    薛寒态度客气,话却直接:“晚辈想见一见秋六姑娘。”

    “见蘅儿?”

    薛寒垂眼:“是,先前秋六姑娘拜托晚辈一桩事有些眉目了,许久没与秋六姑娘在外遇见,只好登门叨扰。”

    “许久?”老夫人表情有些异样。

    昨日六丫头怎么说的来着?

    薛寒约我。

    原来昨日就算许久了?

    老夫人一时不知该为混小子太惦记孙女高兴,还是恼火。

    薛寒隐隐感到不对:是哪句话说得不妥当么?

    好在对老夫人来说,薛寒来得正好:“薛大人今日见不到蘅儿了,她得了相府大太太青眼,被留在相府小住……”

    让薛寒知道蘅儿在相府,一旦蘅儿有什么事,远比老东西靠得住。

    薛寒面露意外:“有说住多久吗?”

    老夫人叹气:“没说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老夫人告知,晚辈不打扰了。”

    离开伯府,薛寒走到相府所在那条街上,驻足遥望。

    昨日在此与阿蘅相遇,阿蘅说她来看看热闹,今日就住进相府去了。

    还有之前,阿蘅对永清伯把她许给方三公子为妾并不抗拒……

    有风吹来,卷起纸钱在薛寒脚边飞舞。

    他望着相府有了推断:阿蘅从一开始为的,就是住进相府吧。

    第164章 逛相府

    “姑娘。”

    “姑娘。”

    方蕊往内走,丫鬟婆子纷纷问好。

    “母亲怎么样?”方蕊顺口问。

    自兄长病逝后,方蕊担心杨夫人想不开,一日会来好几次,而杨夫人的状况令她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“夫人还好,午饭多少用了些。”

    “是么。”方蕊听了有些欢喜,一进屋就看到了陪在杨夫人身边的秋蘅。

    到嘴边的“母亲”咽了下去,方蕊把眼睛睁大几分:“秋六?”

    她是不是眼花了?

    秋蘅颔首回应:“方姑娘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

    杨夫人看过来:“蕊儿来了。”

    方蕊望着杨夫人呆了呆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每次过来,母亲要么在垂泪,要么在出神,对她说什么几乎没有回应。

    好久没见过母亲这样说话了,仿佛兄长还在时那样。

    “母亲,您好些了吗?”方蕊走过去,依偎在杨夫人身边。

    “母亲挺好。”

    方蕊眼里有了热意。

    母亲终于从失去兄长的悲痛中缓过来了,太好了!

    以为杨夫人恢复正常,方蕊注意力回到秋蘅身上:“秋六姑娘怎么会在我母亲这儿?”

    秋蘅仿佛没察觉对方的隐隐敌意,淡淡道:“我来吊唁令兄,看看杨夫人。”

    方蕊登时沉下脸:“秋六姑娘说笑吧,我们两家无亲无故,来吊唁也是长辈们的事,哪里需要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来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有律法规定吗?”秋蘅问。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“就是未出阁的女子不能去吊唁,或者不能这个,不能那个。”

    方蕊一滞,而后恼火:“你这是抬杠。”

    秋蘅不再和方蕊多说,冲杨夫人笑笑:“说起来,祖母确实觉得我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留宿贵府不妥——”

    杨夫人立刻说女儿:“是我让秋六姑娘留下陪我的,蕊儿你莫要怠慢了客人。”

    “母亲?”方蕊满眼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一旁苏嬷嬷小声提醒:“姑娘,夫人才刚刚有精神些。”

    方蕊只好压下惊疑与不满:“女儿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“杨夫人,我先回房准备了。”

    杨夫人微微点头:“若是缺什么,就对苏嬷嬷说。”

    两人指的是招魂事宜,方蕊听得一肚子火,等从杨夫人屋中出去,拦住秋蘅。

    “秋六,你究竟给我母亲灌了什么迷魂汤?”

    她都没令母亲情绪好一些,秋六却做到了,这绝对有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