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50节

作品:《[天幕]皇帝聊天群

    故事本是“过去的事”,但秦念所言的“故事”一词,“理解”起来指的是“编造的事迹”。

    尧并非禅让于舜?

    那舜如何即位?

    “上古圣王,竟是如此?”

    刘彻自言自语,复而有所明悟:

    难怪秦念对儒学如此厌恶。

    姬周伐商,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“至德”。

    舜夺权上位,被传为禅让的圣皇。

    春秋笔法,恐怕也不是始于儒家的孔子。

    “舜禅让禹。”

    刘彻再度尝试,这句话却再度被天幕所阻。

    难道是“舜禅让禹”属于史实?

    还是说“朕以为这是史实”,故而不能示于天幕?

    【李世民:禅让之说并非只有尧舜。】

    直言舜禅让于禹被阻,李世民换个方式询问。

    他同样疑惑于舜禅让禹为何不能道出。

    【秦念:舜禅让禹也是故事。】

    【刘彻:舜禅让禹。】

    是因他不确定当时的史实如何,才会被天幕以规则二限制。

    刘彻得出结论。

    当秦念笃定地说出舜禅让禹为假时,他才能将此事道出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并不能借助天幕规则判断史书真假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各朝儒生皆震恐。

    圣王禅让居然都是“故事”,而不是史实?

    那基于圣王之说的儒家经典算什么?

    孔子是否知道真相?

    儒家该何去何从?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秦念疑惑。

    刘彻怎么成复读机了?

    很快秦念就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刘彻回的不是自己,他是在回答李世民那句“禅让之说并非只有尧舜”。

    应该是网络波动导致刘彻的回复晚了一步。

    看群里的没人再说“禅让”的问题,甚至没人再搭话,秦念贴心地选择转移话题。

    在皇帝聊天群聊禅让,确实有点超纲。

    太容易背离人设了。

    【秦念:至于努力治国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,董仲舒的回答是努力的方向错了,应当以仁德治理天下。】

    董仲舒无奈。

    他答陛下此问的策论很长,绝非“努力的方向错了,应以仁德治理天下”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但细想之下,秦念之言却极为精炼。

    将他引用的经典全部剔除之后,剩下的也确实是这样一句话。

    再想到他的引经据典引据的极有可能是错误的经典,董仲舒再叹。

    儒家之道,前路渺茫。

    【秦念:当然,这里没人真信以德治国。真信这话的皇帝,在声誉榜上的排名都相当难看。】

    虽然看不到声誉榜排名,但群里这十二个皇帝的排名肯定不会低。

    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的第二策,为了论述以德治国的重要性,还花了不短的篇幅贬低秦朝的依法治国。

    还以周朝有四十年不用刑罚的成康之治,证明用仁德教化万民才可以使天下大治。

    要不是担心再次犯规,秦念非得把“成康之治”拿出来嘲一遍不可——

    21世纪都做不到犯罪率归零,周朝却能四十年不用刑法?

    这分明是这四十年里不管谁犯罪都不会受到惩治!

    董仲舒又说秦国以法治天下,使得周朝传导下来的仁义遭到破坏,以至于奸邪不止,简称:

    周朝不用刑罚就没有犯罪,社会风气真好。

    秦朝以法治天下,刑罚不止犯罪不息,社会风气真差。

    对此秦念的评价是:

    神经。

    【刘彻:有人真信?】

    刘彻惊讶。

    怎么会有皇帝真信“以德治国”?

    外儒内法,法才是治国的关键。

    严法都压不住的贪官污吏,以德治国之下只会更加猖獗!

    看到陛下这句疑问,董仲舒默然许久。

    但更令董仲舒绝望的,却是秦皇所说的以德治国的皇帝,在声誉榜上的排名“很难看”。

    天幕禁止谎言。

    《春秋》是“春秋笔法”,圣王不是真的圣王。

    董仲舒早就知道改史有错,可直到此时,他才发现改史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。

    史书有如此多的谬误,何以观往以知来?

    【秦念:规则限制下朕不能细说,但——刘秀,你怎么看?】

    第27章

    【刘秀:……】

    刘彻看得出秦念点名刘秀, 实则是说有大汉的皇帝相信“以德治国”。

    刘秀不言,则是认可秦念所言。

    他看向声誉榜排名靠后的刘姓皇帝,无法判断出究竟是谁如此蠢笨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刘秀沉默以对, 秦念也没有继续为难他。

    她这句询问就只是想表示“真有汉朝皇帝以德治国”这一点,并没有一定要刘秀作答的意味。

    根据聊天群的规则,刘秀也没法说出汉元帝刘奭的具体史实。

    【秦念:话又说回来,以德治国虽然是个笑话,但董仲舒提议完善察举制与兴办太学却是你刘彻文治上的极大功绩。】

    此刻看到后世秦皇的赞赏,董仲舒却是没有多少喜悦。

    正相反,秦皇如此表现,反倒体现他对儒家的贬斥不是出于私心。

    【刘彻:朕以为你会将儒家贬得一无是处。】

    文治上的极大功绩!

    刘彻暂且抛开“哪个蠢人以德治国”的疑惑,先为秦念的褒赞而得意。

    【秦念:等到后世某些帝王的话题, 你会知道朕为何如此厌恶儒家。】

    【刘彻:朕要听察举制。】

    过错看得太多了, 刘彻现在只想看功绩。

    就算是汲黯, 也不会愚直到连续说他那么多的过错!

    董仲舒按了按眉心,聚精凝神。

    儒家之过往不可知不可追,前路却总要有人去走。

    【秦念:元狩四年,察举制早就成型, 没什么好听的。】

    【刘彻:……】

    看着这串省略号, 秦念后知后觉。

    【秦念:你是想听朕夸你?】

    “非也!”

    被判定为谎言, 违反规则三。

    刘彻恼羞成怒,民心的上涨都无法安抚他。

    但他再怎么愤怒也无用,毕竟秦念不在此处,甚至看不到他的愤怒!